攒了几次飞行没有写,不知道先写哪个,就按照顺序先写ANA全日空的飞行体验吧。

这次选择ANA飞日本主要还是因为价格比较便宜,顺便体验一下大陆已经消失的波音767。

去程选择NH964,ANA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可以线上值机,提前选到了紧急出口18A的位置,ANA的波音767使用了类似于窄体机的翼上紧急出口,而厨房也放在了机翼附近,所以18排是后舱段的第一排,一般情况下我不会选择第一排,因为前面是挡板伸不直腿,但这个第一排空间还挺大的。

全日空在首都机场没有KIOSK,用的国航地勤,经济舱排队还挺长的,但是线上值机通道没有人排队,所以下次最好提前网上值机然后走线上值机通道托运以及证件检查。这次终于知道线上值机的通道是做什么的了,以前有坐过其他航司航班在中国内地无法线上值机但依然会有一个线上值机通道就不知道为什么。



全日空有按照分组登机,但是没有人遵守,至少我飞的这个往返都没有,不知道是不是中国人比较多的原因。同时全日空的分组也比较奇怪,贵宾在1-2组,然后经济舱似乎是从前往后分组的,也是从前往后登机的,和正常是相反的,登机效率算不上高。

全日空的767只有十几年机龄,舱内设施保养状态也挺好,唯一的缺点是IFE比较老旧,但是区域航班IFE的作用也就看个航图。这个座椅是真的好评,椅背是固定的,调整倾斜度的方法是向前滑,完全不会影响到后面的人。


有一个疑惑是紧急出口的门上装了一个扶手,而扶手似乎延申到了舱壁的位置,好想试一试紧急出口打开的时候会不会卡住。




飞机上有将近一半的乘务员是中国籍的,完全不用担心沟通障。机上餐食没有选择,只有一个猪肉饭,肉有一些肥,味道一般般,米饭就吊打国内航司黏糊糊的饭了,和陆地上吃的差不多。餐后会发哈根达斯,在日本哈根达斯就300多日元,可以算一算吃多少能值回机票钱。


看到了伊豆大岛或者是八丈岛,有学地理的可以说一说为什么只有岛上面有云。

富士山跟想像的不大一样,没有雪顶。

落地时和另一架ANA的787竞速,好像是我们输了。自从PEK跑道改为非相关平行进近之后在PEK也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了。


落地羽田机场T3,接了一个稍微远一点的廊桥,入境还算丝滑,提前填好vjw,在自助机上录人脸指纹,不过因为贴纸是和纸质入境单一起的,所以需要排队10min左右,然后过海关就入境了。


到达区域比较小,有单轨和京急可以到达东京市区,单轨比较贵,但是有一个山手线内割引,具体选择主要还是看需求。
到达高峰买票会排队,悄悄告诉一个秘密,上楼到出发区同样有自助机和进站口,而且不会排队。当然IC卡还是会更方便,单轨也可以刷银行卡。
—————————————————————————————————————————————————————
回程是全日空老布局的77W,经济舱是2-4-3布局的,这样可以满足不同人数的出行需求,新舱似乎就是3-4-3了。这次选到了超经,除了座椅不同,其他餐食服务都是经济舱一样的。

登机是远机位,当天早上相邻的三个远机位登机口CCA,ANA,JAL的北京三连发,国航全是白人在候机,JAL和ANA就是亚洲面孔了,似乎是因为为了吸引外国人过境免签现在国航的中转票比较便宜。

羽田的摆渡车比较老,座椅也比较多,我还是挺喜欢这种多踏的车型,车内空间比较大。包括公交车也是一样的,之前去过蒙古都是韩国淘汰的现代多踏车,对比北京的公交车,车内空间要好太多。



超经座椅舒适度还不错,这个救生衣的标识似乎是错了,因为超经救生衣在腿托里。


IFE和来的时候差不多,多了一个机外摄像头,但是只有巡航阶段摄像头开放,就这个全损画质巡航阶段也不知道能看啥。


厕所挺大的,有卫生巾常备,前段时间国内航司不配卫生巾被闹得沸沸扬扬。


回程是照烧鸡排饭,味道不错,发饮料的时候我说了三四遍Pepsi都没听懂,最后说了Coke,给我了一罐百事就挺好的。

当时ANA经济舱有免费的WIFI只能发信息,现在好像升级成全舱免费WiFi可以看视频了。

落地北京首都T3,又是坐APM的一天。
——————————————————————————————————————————————————————
JAL的Sky Wide理论上比ANA的经济舱好,但是在全日空免费选超经的条件下就不一定了,下次飞日本再体验一下JAL。
ANA在首都用的国航地勤非常热情,会主动询问需不需要加常旅客号码。但是经济舱的服务就感觉完全没有日本人的热情,不过既然是经济舱也不会要求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