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tandard标准酒店在今年正式被纳入凯悦集团的酒店品牌体系中,为凯悦的品牌架构弥补了中高端与年轻新潮这一交界点的空缺。恰逢十多年未见的老友来到纽约出差,约在纽约重逢叙旧,便借此机会体验一下这一新品牌,也做一下brand explorer任务。纽约目前有两家The Standard酒店进驻,一家位于纽约著名的高架改造景观High Line旁,但直到楼主预定时依旧没有开放客房预定;另一家则是位于纽约东村East Village,毗邻纽约大学,距离东村众多美食、商店也是步行可达的距离,5分钟内可抵纽约地铁绿线的Astor Place站,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此次入住使用25k积分换取了基础房型。The Standard East Village在凯悦体系中被定位在cat6,鉴于纽约酒店价格虚高+级别虚高,这个定级只能说可以理解,从最终入住的体验来讲,这家酒店的级别一定是过高的,后续存在被下调的可能性。是日下午约4时步行到店,酒店门脸极其不显眼,仅在雨棚的侧边写有倒立的The Standard字样,以至于我差点错过。然而进入酒店门厅则有改天换日的感觉,门外喧嚣吵杂的纽约都市被复古摩登的氛围取代,深红色的灯光配上极有律动感的音乐营造出潮流感十足的体验,几乎在踏入酒店的第一刻就完成了被The Standard调性的接纳。



入住过程顺利,前台已经经过良好培训,主动识别我的凯悦会员身份并将房型升级到空间更大的一级,作为discoverist表示完全接受并非常满意。不过真正进入房间才发现这所谓空间更大也仅仅是杯水车薪,虽然对纽约酒店普遍老破小有心理建设,但还是惊讶于一家cat6酒店的房间甚至比不上国内一众逸扉。房间空间极其狭小,虽然放下了一张king size的床和一张办公桌,但也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空间冗余;也许是由于连续的阴雨天气,房间有明显的霉味,甚至在空调吹风许久后也没有改观。楼主赶着和朋友聚餐,没有来得及提出换房,但这样的房间状态一定是不符合迎客标准的。





房间号是这样刻在墙上的,很难发现

楼层号又是设计成这样,有点怀疑诚心不想让人理解

从走廊看外景
只是一晚的居停,没有体验酒店的餐饮和其他设施。然而据介绍,这家酒店一层的餐厅,负一层的酒吧,以及位于露台的酒吧才是其真正的精华。在住店过程中也确实感受到这几个餐饮设施的人声鼎沸,有机会再来体验一下。说起来也许有些好笑,整个入住中最打动我的点其实是The Standard房卡的设计,正面诙谐的漫画契合酒店精神内核,反面则画上了酒店附近的地理信息,非常有收藏意义的一张房卡。


总体而言,这是一家充满的“纽约味”的酒店,既有鲜明的个性与浓烈的氛围感,又在房间硬件方面脱离不了纽约酒店的通病。酒店真正的核心是其门厅与餐饮区域,如果对于这一部分更为看重的话可以来这边体验一下;但在居停的核心---休息---层面,酒店所能提供的与国内快捷酒店无二,完全对不起cat6与基础房400+刀的定位。割裂感如此之强,真像在腐朽的内核上披上华丽的外皮,充斥着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