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航那备受吐槽的“洗脚城”商务舱终于要成为历史了。从去年(24年)年底启动翻新计划,到今年5月份首架飞机交付花了184天,纽航总算是在一步步兑现承诺。由于市场规模和地理位置的限制,纽航的宽体机队一直不大,也就20来架飞机。结果疫情一结束,市场复苏,波音和罗罗引擎那边又接连掉链子,搞得纽航陷入了缺飞机的窘境。新的787迟迟无法交付,纽航也是被逼得没办法了,下定决心把手头这批最老的787-9从头到脚翻新一遍,换上更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这次乘坐的ZK-NZK,就是纽航机队里第三架完成客舱改装的787,七月份才刚刚重返蓝天。目前来看,已经有四架飞机完成了改装。新的布局采用了26座商务舱的配置,看来主要是用来执飞一些商务客流不算特别爆炸的航线。现在长途线主要能看到它飞上海、旧金山、温哥华和香港,短途的话,澳洲和斐济航线上也能偶尔刷到。纽航淡季也是非常良心给伙伴放了新舱商务里程的票,得此机会现金只花了360cny就登上这次新舱之旅。

新舱布局@aerolopa,只有第一排是加长的带门豪华商务
从国内其他城市转机到达浦东,一如既往的不给直挂行李,好在转机时间也倒是充裕。纽航这条上海航线的时刻一直有点奇怪,早上5点到上海,然后在地面上待9个小时,下午2点才再次起飞,飞到奥克兰又是当地早上5点,换算成国内时间基本是半夜了。
当天商务舱的值机过程非常顺利,不过听到了旁边经济舱柜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地勤在严格要求旅客称重手提行李,并强调必须在7kg以下,给出的理由是“飞机平衡”。这倒是挺匪夷所思的,以我飞这么多次纽航的经验,悉尼和奥克兰的地勤从来不查这个,上海这次算是我见过最严的。顺便问了一下当天第一排Luxe座位的升舱价格,报价是820纽币(大概4000人民币)。感觉产品区别不是很大,没什么必要。事实也证明了我的判断,这一排最后完全是空的,貌似也不会主动放给高卡会员,可能得等到客舱全满了才有机会吧,不是很理解这个操作的意义。

转机落地遇见的ZK-NZK


纽航在浦东用的是星盟标配的国航休息室。无功无过吧,感觉确实比北京那个老掉牙的好多了,无论是餐食还是卫生间的配置。这次去的时候,一楼的吧台还是有服务人员的。但说实在的,浦东国际出发吃饭的选择挺多的,如果不是为了消磨时间,其实可以出去走走,当然价格自然也是“沪币”标准了。


登机的时候没找到登机牌,地勤说得到最后才能上机,好嘛,没得拍了,但倒也无伤大雅。这次选的座位是2K,因为是淡季,客舱上座率估计不到70%,中间两排座位空了大半,要价820刀的第一排Luxe自然也是一个人都没有。
新舱布局的第一印象还是非常不错的,现代了许多。客舱座椅是和赛峰(Safran)定制的正鱼骨(看来纽航是真爱这款,没得喷)。座位朝向过道的好处是感觉脚部空间大了一点点,但是!致命缺点是能清楚看到过道对面的人在干嘛。而且除了第一排Luxe座位,其他座位都没有给加装推拉门,纽航给出的理由是“环保”。好吧...除了这些,硬件上更新的24寸屏幕观感极佳,感觉跟国泰(尔雅)的很像了。因为上机比较晚,错过了欢迎饮料也没补,但之后空乘还是很快过来走了正常的点单和问候流程。

放好的枕头被子拖鞋



没什么作用的无线充电



环保主义拉满的洗漱包

感觉纽航在上海航线上还是挺上心的,空乘团队里应该有不少是上海基地培训的,商务舱每个过道都起码配了一位会说中文的乘务员。起飞平飞之后,乘务长也过来挨个给每位乘客打了招呼。饮品方面,点了他家长途航线特有的鸡尾酒,一款改良版的金汤力,加了些莓果,糖浆味盖过了酒精味,还挺好喝的。但是水准看乘务员,要是糖浆放多了将会是灾难无比。
晚餐是标准的流程,基本和之前飞过的悉尼-奥克兰短途商务舱一样,配的香槟居然是同一款不会也是从奥克兰带过来的吧。不过,浦东的配餐质量实在是不敢恭维,卖相品味都有点不好评价,主食尤其难吃... 甜品吃起来应该是哈根达斯。总的来说,对于长途航线,这顿饭算是无功无过。好在整个服务流程走得很快,起飞后大概10分钟就开始准备了,加上纽航全舱都有的免费Wi-Fi,这顿饭吃得倒也不算煎熬。


面包很难吃


因为吃完饭也还只是下午,整个航班其实也没怎么睡。中间去看了下洗手间,看起来倒是没动过,跟翻新前应该是一样的。
整个座椅完全放平之后,空间感算是我飞过的商务舱里特别强的。上半身靠着舷窗,加上旁边的储物平台,躺下之后真有点私人套间的意思。尤其是把床垫铺上之后,舒适感大幅增加。这个床垫得自己问空乘要,放在行李架上,不会主动给也不会告知。床垫是为座位专门定制的,非常非常软而且厚实,我感觉质感是秒杀新航跟国泰的。总的来说,座位和配套的床品确实是巨大提升。
但是,旁边的座椅控制按钮就拉了大胯了。由于设计问题,纽航在定制的时候完全没考虑到误触,吃饭或者活动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呼叫铃。乘务员似乎也知道这一点,说是会向公司反映改进,但感觉对于已经装好的飞机来说,已经有点为时已晚了... 屏幕方面是只有触屏没有遥控选项,躺着的话是不好操作的。其实我感觉之前的ui其实好一点,但是目前的地图跟电影流畅度倒是巨大提升,特别是地图,也是很像尔雅那一套感觉像是同一个开发。


洗手间壁纸


拐角处非常不好用,机械按钮平躺也不好用经常卡壳

紫色氛围灯

早餐,比晚饭好吃很有特色的蛋卷
之后航班也是按原计划时间准点落地了。对于飞机极度短缺的纽航来说,这已经是谢天谢地。由于没有备用机型,一旦有机械故障,纽航一般就是半天一天的延误,之前看数据2024年全年的国际航班准点率好像还不到80%。
总的来说,新舱产品肯定是稳步向好的。但在中纽航线上,我感觉这款新舱还是比不过国泰的“尔雅”套间(虽然估计国泰也不会把这产品投到奥克兰线上),主要是能感觉到降本增效的影子在里面,比如座椅周围的用料质感,还有洗漱包等一系列因素。但毫无疑问,这个座椅在铺上床垫平躺之后,在过夜航班上的舒适度还是远超大陆所有航司的。
放在当下,这的确不是一个坏产品。可是过了10年之后谁又知道呢?在一流航司10年前就开始往商务舱加门的时代,我主观感觉这个产品还是不如已经发布的“尔雅”、Qsuite、日航A350,和The Room。不知道会不会过了许久,纽航这次选择定制的产品,又会像旧款“洗脚城”一样,再次被市场和飞友们诟病。
主观的不能再主观的评分/10
地面服务/休息室:7
客舱硬件:8.5
餐饮酒水:7.5
娱乐系统:9
空乘服务:8
综合评分:8

浦东出发,航站楼玻璃反照

下机后等乘客走完拍下的客舱


还是很现代化的

超经,感觉很棒



820刀的豪华?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