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想和大家真诚的说说申请卡片这事情。
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个核心要点:千万不要为了某家银行销户另外一家。
首先要明白一点,本人自诩不是小白
其次,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上海银行,2019年8月,现在回忆来看,我是非常后悔的。
期间到了2018年,申请卡片进入了一个迷思状态
当时我大概是持卡13家:中、浦、招、建、交、兴业、平安、华夏、上海、民生、光大、广发、盛京、中信。
整个去年,很迷思想要把手上的卡片进行升级,全部换成刚性年费或者含金量尚可的卡片。
并且我是从手上开始删减
当时我这13家银行的授信加起来接近120~130万元。
随后
我开始进行精简
我在2018年,把招商(原因你懂的)销户、华夏、光大、交通、盛京、中信依次销户
以上几家银行的额度加起来是40万这样。
另外把剩余卡片的额度全线腰斩。
浦发8-6
兴业8-1
广发10-1
建行10-8
平安10-1
这里基本是再去除40万额度吧。
也就是说,这样我从120万的授信自行下调到40万,将持卡数量从14家,下调为8家。
期间,在上海银行购买的理财数量从30万最后提升到300余万,最后短暂的刷到了上海银行私行。
当然结局很悲惨,卡没有批。
故事说完
其实我想说的很简单,就是不管什么样的情况,不管这家银行怎么对你说你的持卡数量太多
记住了,千万不要为了一家行付出太多
我就是例子。
现在,我再也回不去14家银行,回不去120万的授信。
这和谈感情很像,一味地付出只是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