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品牌在国内(大中华区)与国外,有不同的品牌标准、品牌标准执行度不同、集团掌控力度不同
2.国内与国外的国情完全不同,酒店业、房地产业发展水平不在一个纬度,酒店投资目的与酒店投资回报率严重背道而驰
3.有限服务酒店去全服务酒店的概念也有所不同,例如有独立ADD+独立中餐厅、ballroom,我们才会认可为全服务,某些附属餐饮服务在国外就算全服务了
希尔顿牌子在酒店人的圈子里,口碑是很好的,也是很坚挺的存在。为什么说希尔顿普遍比同档次高了至少半级呢?从我个人的从业经验和经历来说,因为希尔顿对于指定装修设计、指定工程验收配合、指定酒店档次规模方面,对于标准的执行比其他家要严格,并且标准本身就高,例如诺富特标准是15W一间,美爵是20W左右,铂尔曼差不多在22-25万,假日也差不多在15W,CP是在20-25W。但DT就要在18W/间左右了。
对客来说,你去一家全服务假日,一家DT,你所享受到的服务,其实大差不差,中餐、西餐、大堂吧、酒廊、健身房、泳池、宴会、客房国际频道,诸如此类,所以你很难从综合设施来区别到底希尔顿好在哪里?
但从现状来说,假日和CP越来越趋向于较为统一的设计语言,指定设计就那么几家,风格也是那么几种,但希尔顿就更加凸显个性化,宾客感知也就难免更加深入人心。
国外很多品牌落地中国后,都发生了改变。同期开业的同品牌酒店,硬件上,国内的大多数都是超越国外的存在。毕竟国人是真的有钱,而且价值观就是很明确,要大,要宽敞,要气派,具体可以参考BBA的加长版。。。
比中国人更壕的砸钱该酒店的,估计也就阿拉伯人了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