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指数:4.4星
结束卡萨的一天旅途后也即将展开lz在摩洛哥境内的行程。lz在摩洛哥境内一周左右的时间近乎都在中南部一带几个城市活动,包括菲斯和马拉喀什,而介于摩洛哥境内航班衔接上的困难,无论是去程前往菲斯还是经菲斯回程都是地狱时间段,唯一一条由RAM营运的CMN-FEZ航班还是连接这两地间唯一的空中选择,因而几乎没有灵活度。思来想去后还是决定从卡萨出发前往菲斯,前半夜与后半夜相比而言还是前者更为好熬
飞哪log
航旅页面

当天作为菲斯机场的第一班抵达航班,同时还能成为第一班离港的航班,如果不是如第五航权的经停班或是定期调机,真不知道RAM在这个时间点开这趟航班想法从何而来,能做到在这个时间点来搭乘这么一趟短航班的乘客也是少之又少
最为麻烦的是由于当地习惯无法使用国际通用app叫车,原因懂的都懂,普通能拦的红色的士乘坐体验感极差的同时根本没有足够空间放置lz的行李,同时照当地人常规的习性也说不好一个确定的价格,临近午夜的时间前往机场所在的郊区对于本就对当地十分陌生的lz而言也充斥着不确定性,干脆选择了更为保险的机场火车,虽说乘坐体验感较为拉垮但起码正规😂
卡萨机场国内区面积很小,入口仅一道小门格外难找,如与lz相当找了几个不懂英语但还要装懂的机场人员问路情况更甚。途中问了四五个工作人员给出的答案四方八样,一个“二楼”一个“那边”另一个干脆直接表示“nonono”😂,属于是你知道他听不太懂你在说什么但还是得听他说的情况,后果就是自身也会陷入懵圈……最后也终于是迷迷绕绕的在一楼走道的尽头找到了domestic boarding的标语。国内区整体仅设置有8个登机口,晚上航班密集目视所及满满人流,同时由于老航站楼已然富有年代感,内部如洗手间在内等一众设施维护质量都很差强人意,休息室几乎就是一个房间里面给了一些如沙发般的椅子😅。如果连西北非第一大枢纽CMN都如此的话,难以想象南部一些小机场或是西非其他国家的质量水平
到达既定登机时间依旧没有任何关于开放登机的迹象传来,打开APP一看发来消息延误到23:30,登机时间也往后顺延。稍等过后到了22:45分D5登机口突然开始排队登机,扫了眼屏幕上方的目的地显示为Fes,登机时间也恰好符合国内认知下的“提前45m”。此时登机牌上所谓的登机时间也早已失去准确性,同时在没有任何提醒广播的情况下lz便和不少同样前往菲斯的乘客云里雾里的也排在了登机的队列中,排队时还震惊到如此多的乘客数量岂是一架ATR72所能搭载的,闲想中甚至还以“毕竟是每日唯一前往菲斯的航班也正常”来解释😂,直至lz过闸机时机器瞬间发出“滴滴滴”的响声,还没等lz反应过来便已看到排在lz后方的不少乘客也遇到了相同的情况,此时工作人员才告知由于延误当前并不是AT440的登机时间,四周不一会便出现了不少茫然的眼神,登机口甚至涌现了争论及吵架现象,的确是在起始就见到了以往想象中非洲的样貌😑

前一晚所入住的
卡萨布兰卡万豪
路上这类小红车都是能直接拦的taxi 很好拦所以在卡萨几乎用不着再去下载琢磨什么当地软件 不过这种taxi在上车之后如果还有余座不能拒绝司机拉其他人😂
从万豪出来附近一个路口的距离就是Casa Port火车站,同时也是机场火车的始发站,步行时间5m左右还是很方便的,时间表1h一班灵活度也不错
右侧是Casa Port电车站
拥挤度可见一斑……好在边上坐的是同行人而并非某些带有浓重体味的黑人老粗

实际上对于机场火车而言一等座才是最好的选择,虽然座椅舒适度远远比不上国内但整体空间和车厢环境都比普通座要好去许多,还搭配有普通车厢没有的空调。可惜lz当时初来乍到没提前做攻略买票时售票员也没提醒,直至后续回来发现才顿感后悔

卡萨机场T1分为国际区和国内区,一路指引牌上只有大致的T1标识而根本没有提到国内与国际区的不同方向所在

T1航站楼的国际区位于二楼而国内区位于一楼,同时T2与T1近乎连在一起十分容易混淆
RAM的Slogan 他家在CMN运营的所有航班均位于T1
T1国际CI区域 标牌也根本没有标注此只服务于国际
RAM官网所能查看的航班信息中也并未有标注其所在值机柜台,询问工作人员后才告知尽管都是位于T1的RAM柜台,但此柜台只CI国际航班,国内需移步至楼下
下楼前往T1
如果没记错刚刚从机场火车站上来的标牌还没有中文呢,提示也应该给的明确一点吧,甚至都没有任何关于domestic boarding在哪里的指引😂

下楼来到一楼值机大厅,不过介于CMN的国内航点全为RAM执飞,称其为RAM值机大厅也不为过
值机柜台
这里RAM属于OW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尽管预订的是这么近的一趟短航班的最低舱位,但依旧可以累积几百里程至QR、CX等航司
如果没记错刚下到一楼的时候还能见到中文标牌呢😂
跟着标牌前去

国内区安检仅是一条狭小的走道,位于走道尽头的确难找,国内区安检处设立有如同海关式的检查,不过目视也就是简单走个流程,看眼机票即给放行,全程无需拿出任何电子产品,火机也被允许带上飞机
仿佛置身于县城大巴站
机场WI-FI需输入个人简单信息后观看一段十几秒的RAM广告才可连接,信号尚可查看国内平台都没有问题,不过隔一段时间会断连又要重复连接步骤较为恼人

登机口D5实时正在为前往“Fes”但实际并不知真实目的地的旅客们办理登机😂,毫无广播或其他告示使得许多乘客都因此搞混

等待时一阵嘈杂声瞬时将包括lz在内的许多乘客的视线吸引过去,似乎是D5登机口上一段航班已经过登机口上摆渡车的乘客一时不知什么原因又重新下车回进航站楼,从客流量来看似乎是一班738或是E190执飞的航班,一时众多乘客重新涌入航站楼甚至还有不少乘客喊着愤怒的语气用手拍打着登机口柜台,偌小的航站楼即刻又重返了此前的嘈杂氛围及混乱景象
对于一改再改的登机时间及毫无反应的机场广播,唯一能了解到航班状态的途径似乎也只能通过摩航APP,而转头登机口依旧一副嘈杂的景象如同是奠定了预定时间无法登机的现实,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就收到了延误至2355的通知,好在最终没有进一步继续延误算是个安慰,对于此等延误时长都长于飞行时长的现实除去无可奈何也别无其他
年初时在埃及搭乘过开罗航的ATR72(
SM15 赫尔格达-沙姆沙伊赫),当时还是个人首次体验ATR这一机型,第二次体验直接转变了个方向来到了北非的最西侧,颇乃奇特🤣。不过虽同为-600型,但RAM的Y70布局相较于开罗航的Y72明显能感受到要宽敞不少,也不知是否是设施上的差距,竟有了比常规干线机更为宽敞的体感。起飞前CC会来发一轮水随后飞行途中便不再有任何客舱服务,待所有乘客登机就座后稍作等待即滑行起飞

登机时改到了一旁的D7登机口且依旧没有任何广播语音通知,甚至登机口连目的地Fes的字符都没展出,要不是看到了几位刚刚同样排在了错误队列中的乘客走了过去甚至还毫不知情,真的是不禁吐槽
摆渡车倒进驶出角度都很窄 需要地勤单独指挥
CMN所有国内航班均需搭乘摆渡车前往机位,登机口后即是摆渡车的停车场,这里机场的设计显得较为不合理。如此窄小的面积对于摆渡车的尺寸来说驶进驶出都有些受限,同时不知为何在旁边几辆摆渡车都可用的情况下一定要等到运送前一趟航班乘客的摆渡车回来才可出发,无厘头的让lz这些已经过了登机闸口的乘客们在登机口后方又等了许久。终于待所有乘客上车准备出发时又发现前方还有辆甚至都并不处在运营状态的摆渡车随意停在了路边起到了阻碍作用,本就不宽敞的面积被继续压缩到最后光是驶出都成了一件麻烦的事,司机和一位地勤还特地下车查看所剩空间能否继续转弯,开开停停效率极低
寥寥无几的乘客

搭乘摆渡车来到机坪,当日航班由一架注册号为CN-COI的ATR-72执飞,以下附上飞机信息
AIRCRAFT INFO:Registration:CN-COI
Manufacturer Serial Number:1143
Airlines:Royal Air Maroc Express
Aircraft Type:ATR 72-600
Engines:2X PWC PW127M
Config:Y70
Age:11.7 Years
Production Site:Toulouse(TLS)
Test Registration:F-WWEH
Delivered:2 May 2014
Airframe Status:Active
卡萨布兰卡机场以摩洛哥国父默罕默德五世的名字命名
正在搬运行李的机务人员
说起ATR72的布局很有意思,出于机身规模,其并没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如同常规干线机般将货舱部分安置于客舱下部,于是现在所能看到的客舱直接是截取了一块可以被用作载客的客舱前部空间充作货舱并隔开了驾驶舱与客舱,货舱门安插于机舱前部及登机经由后部舱门的设计在目视上与COMBI客货改装型无异,而在如今依旧盛行COMBI的加北地区,持续运营在极地地区的几家航司还甚至将旗下的ATR货舱拓宽改为了纯正的COMBI型,依稀在登机时还听到了旁边的几个乘客在谈论这个,也能堪称是ATR的一个特点ba
机舱内部
座椅间距
验明正身
起飞前发放一杯水 便已是全部的客舱服务
隔壁RAM老涂的ATR72
Taxiing
抵达RWY35R入口
起飞升空
当晚机窗外部披着一层似乎是由昼夜温差所形成的雾气,夜晚的低能见度又使得手机摄像头频繁自动对焦,即使是16PM又或是Pocket3均无法得出优质反馈,所拍出的照片中下方的建筑物在摄像头内仅如同点点星光,也算是非凡的夜景营造
爬升过1w尺引擎上的降落灯关闭拍摄效果更甚,飞抵巡航高度FL230时窗外可见灯光也所剩无几,短暂的巡航时间也就在看看机上杂志中度过了
由于Y70的布局已经确认了其没有biz 所以前舱以帘子隔开的区域lz只能将其以“超经”来看待
本次航班前舱无人上座的结果也是在预见范围之内,1.5k的售价对于这班实际飞行时间仅半小时出头的夜晚超短程ATR航班可以说是完完全全的性价比less

前舱由此看去与eco几乎没有任何区别,如果没有帘子lz都不认为两者间还存在不同,或许也就是间距稍大。实际上在预订时是可以见到biz的预订窗口的,好奇如果有乘客真买了biz在经历过拉胯的航站楼后登上这架机舱又小又窄的小型支线机会有何感想
翻翻机上杂志
35m的航程实际巡航时间也并不超过5m,待广播结束窗外点点灯光的再次显现也代表着航班进入下降阶段。菲斯机场似乎是🇲🇦境内的军民两用机场之一?下机步行前往航站楼的途中能看到一块不可拍照的标牌,同时在进航站楼时也会有专门人员查看行李和登机牌,看到lz手上的Pocket3还主动要求检查内部相册,流程较为严格
菲斯机场内部的装饰融合了阿拉伯与摩洛哥当地元素,甚至在某些标牌上还能看到中文字体,整体比起出发地卡萨布兰卡观感可谓好去太多,可以说是lz在摩洛哥途经的四个机场内最为现代的,内部设计可以被堪称为是如今整个摩洛哥的天花板,待拉巴特的新航站楼投运后应该会实现超越
下降ing
Arrival
下机来一张经典视角
菲斯机场航站楼的外立面设计还是不错的
下机时没擦镜头所拍的几张照片都有点糊,不过这里即可以看出菲斯机场的设计与卡萨已然不是一个级别
瑞安摩洛哥公司所在此投放的过夜飞机 下一班前往马拉喀什极有可能搭乘其中的一架
菲斯机场并未设立任何廊桥,几个机位与航站楼的距离都很近,下机后也以步行方式前往登机楼
富有特色的航站楼设计 摄于离开时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图中左侧店铺旁的ATM最好别用,应该是属于长期没人补现的状态,当日抵达时来取信用卡已显示成功但毫无任何现金输出,而离开时在相同的ATM机也看到了其他乘客似乎发生了相当的情况,推荐还是去几家国际联号酒店或是人工柜台取更为保险
菲斯机场外部 摄于离开时
由于当晚lz这班已经是菲斯机场的最后一趟航班,拿完行李走出机场时间已近2点,出门映入眼帘的仅剩下空空如也的停车场,清净到让人都不敢相信这竟是摩洛哥第三大城市的机场🤣。同时介于此前在卡萨并未下载当地app及查询攻略,网络信号同时也下了绊子,面对着当时机场大部分员工几乎均已下班,而为数不多的几位当值保安还都是英语能力几乎为0的当地人的情况,打车都成为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正当lz一筹莫展时前方迎面走来一位大叔前来询问taxi,虽符合lz的猜想又是一位无法交流的对象,但好在能活马当死马医有了解决办法,刚好同时段还有一位会说英语的当地人与lz搭乘同一班航班到达,看到lz这边有语言问题后便过来翻译算是帮了大忙,最终在地图上一番演示也是终于确认了目的地,车价150迪也属于正常范围之内,在这个情况下甚至还远低于lz的预期值
如果要给出本次航班的一个亮点,机组的热情态度绝对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方面。在登机时抱着试试的心态向cc递交了log,不一会便看到后舱cc带着lz的log走向前舱但即刻便携带返回,还以为可能是因航程过短一类的原因遭到机组婉拒,但没过一会另一位cc小姐姐便再次从后舱带着lz的log前往驾驶舱,下机时也在后舱门等待并亲手交还,出乎预料的是log机组还填写的十分详细,在国内如此短的飞行时长更是想都不敢想的存在。并且出于ATR的设计货舱门隔开了驾驶舱及客舱,实际前去并不是很方便,CC还数次前去算是有心了,着实弥补了lz在起飞前所收获的种种不愉快经历
log机组写的很详细
机长在留言里还写到“Glad to meet someone who shares my passion “to fly”,应该也是一个自小便伴有航空梦的机长吧~
沙发3 天前 美国–新泽西州
回复
点评
举报
板凳3 天前 四川
回复
点评
举报
地板3 天前 浙江
回复
点评
举报
5#3 天前 浙江
回复
点评
举报
6#3 天前 江苏
回复
点评
举报
7#3 天前 浙江
回复
点评
举报
8#3 天前 上海
回复
点评
举报
9#3 天前 南非
回复
点评
举报
10#3 天前 湖北
回复
点评
举报
11#3 天前 上海
回复
点评
举报
12#3 天前 安徽
回复
点评
举报
13#3 天前 北京
回复
点评
举报
14#3 天前 浙江
回复
点评
举报
15#3 天前 浙江
回复
点评
举报
16#3 天前 浙江
回复
点评
举报
17#3 天前 浙江
回复
点评
举报
18#3 天前 浙江
回复
点评
举报
19#3 天前 浙江
回复
点评
举报
20#3 天前 广东
回复
点评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