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趁着凯悦送的AA绿宝石体验卡到期前,绕道了吉隆坡转机,打卡了一下马航休息室头等舱(business suite)/寰宇一家绿宝石专属的休息室区域。正好刷到明天开始吉隆坡机场维修了许久的机场小火车将恢复运营,那就把这段飞行报告也来写一下吧~
马航短途航线基本都是737窄体飞机执飞,商务舱都是2-2大板凳的布局,有新旧两种座椅,我两趟航班也刚好各体验了一次,总体其实差别不大,老的板凳虽然看着过时,娱乐系统老旧,但是实际还是很舒服的,座椅间距很大(在此拉踩一下国内航司窄体商务甚至会顶到膝盖的离谱间距)。新的座椅看着更高端些,但实际体验和老的差别微乎其微,娱乐系统也砍掉了,美其名曰用自己的手机连Wi-Fi查看,其实也就是降本增效。硬件主打的就是舒适但不出彩的水平。

⬆️老座椅
⬇️新座椅

马航在吉隆坡机场有三个休息室,分别是国际长途,国际地区,和国内线。由于我的两趟航班都是国际线,只打卡了前两个。地区休息室在主楼出了边检的地方,航站楼小火车站旁边,面积不大,大概是马航执飞周边东南亚国家的窄体航班大多停靠在主楼这一侧吧,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严格限制飞区域航班只能来这个。而这个休息室并没有单独的绿宝石/头等区域,菜品全部是自助餐,有现点的档口但不是在座位上点单的形式,虽然选择也非常丰富。
而位于卫星楼的休息室则大了很多,哪怕马航取消了头等舱,但是依旧有头等舱的区域给business suite/绿宝石使用。菜品是单点菜单,虽然没有多么昂贵的食材,但是至少形式上已经赢了。

first dining
最后说到票的兑换,虽然马航区域商务舱卖的经常不贵,但是两端一起拿15k阿拉斯加里程出,开免费停留无疑是更为划算的,里程票也非常充足。
马航在新加坡用的是T2航站楼,T2没有什么好lounge,签约的是sats premier lounge,一个很差的人很多的pp卡lounge(这点就很奇怪),但是毕竟马航是一球,商务舱可以去用任意的一球休息室,包括英航/澳航/卡航/国泰,不过国泰在T4,需要重新过安检,我就没去,而当时英航在装修没开门,所以我只去打卡了卡航,澳航和环亚。
当时本来我拿着绿宝石体验卡是可以去澳航的头等休息室的,但是恰逢澳航几班飞机满员加延误,头等lounge需要保障自家真头等乘客,所以限制了绿宝石的进入,也可以理解。
卡航的休息室只给寰宇一家商务舱进入,不给寰宇的高卡,所以也保证了里面相对人很少。卡航是单点的形式,菜品和装修不输一些真头等休息室的体验。这部分休息室后面单独开一个帖子来写,在这里暂且略过

新加坡机场值机区域,窗口开的很少
当日直飞航班机龄14年的737,受天气影响前序到达略有晚点。


登机
客舱一共四排商务舱,上座率很低,大概是深夜航班的原因。


可以看出座位间距还是挺大的,靠背也很厚实,果然是越老的产品越良心吗🥲


ptv非常老旧,只能说聊胜于无吧


好像是有个点心餐,但是我倒时差很困,休息室也吃的很撑,直接睡过去了
吉隆坡机场作为MH的大本营,自然有马航专属的大片值机区域,包括专门的头等/绿宝石柜台,非常热情



比起隔壁商务舱区域确实更高端些哈

两舱也有专门的安检边检通道,无需排队,很方便

当时小火车在维修,两舱有专门去卫星楼的宝马车接送,只可惜我是最后才发现,已经跟着大部队挤完大巴车了




小火车的维修围挡,不过明天就修好啦

卫星楼

四、 吉隆坡卫星楼马航休息室及First dining
卫星楼的lounge空间非常大,分为蓝宝石/商务区域和绿宝石/头等区域。时间紧张我就只打卡了头等区域的用餐区


前台区域

一旁绿宝石/头等专属区域的指示牌


用餐区,有种fine dining餐厅的感觉


停机坪view

菜单,没有很高端的食材,但是仪式感🈶


点了一些尝尝味道,还不错




再去打卡一下位于主楼的商务休息室

主要服务区域航班,空间不是很大,菜品都是自助,但是选择挺多的

也有现点现做的菜品






执飞第二段航班的是机龄11岁的737,或许是后期翻新过客舱的版本?

这个座椅看着确实现代化很多,但是实际体验和老款差别并不大

ptv都被砍了

腿部空间依旧是非常充足的

两个多小时的航班,有提供正餐和菜单

菜品口味还不错

落地bkk,看到远处的汉莎巨无霸380


旁边的曼谷航空和芬航

总体来说马航这个窄体商务舱的体验虽然不像一些可平躺的产品那样惊艳,但也并不差的,舒适度和空间对于短途航班都是够用的,服务和餐食也是不错。吉隆坡机场的休息室不算新,但是菜品也还是可圈可点的,马航虽然没落了但是底子还在,体验不会差到哪去~